“你怎么看待当年的广场协议?”
听到对面的日本老头居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这让李达康的眉头当时就皱了起来。
嗯,事实上由于李达康是穿越者,再加上他前段时间做了那么多关于日本的公开,因此他对当年广场协议的来龙去脉还是了解得很清楚。
但这类问题真不好回答啊,最讨厌就是这类“你怎么看”的问题了,因为太过空泛,好像怎么回复都可以,但又很不容易说到点子上。
但是没有办法,老头现在既然问了出来,并且他还说这是五十岚正雄的意思,那李达康怎么也要想想该怎么回答为好。
其实真要说起来,关于当年广场协议的话题,在后世的互联网上还是很火。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更是好像已经形成了共识,认为当年老美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这是一种薅羊毛的行为,是美帝强盗本质的体现,而日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广场协议,这才有了后面“失去的XX年”云云。
说句实话,其实真要较真的话,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准确,最起码是非常肤浅。
所谓的“共识”,也只是国内互联网那些自媒体的共识而已,真实情况真的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
首先一点,老美当年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时候,老美固然是抱着薅羊毛,但日本真的是“被迫”的吗?
其实不是的。
要知道在当时的时候,日本的左翼势力还很强,对美帝远没有后世那么温顺,当时之所以会签订那份广场协议,其真正原因,那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有自己的小算盘。
众所周知,广场协议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日元升值,当时的日本为什么会答应签?
第一个是当时日本政治的需要,嗯,用当时日本首相中曾根的话来说:强大的日本,需要一个强大的日元。
第二个原因,则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经济学的一个常识,假如本币升值的话,对出口是不利的,但是对进口却是有利。
当年的日本固然是出口大国,但是不要忘了,日本是个岛国,本身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像石油那些大宗商品都需要大量进口。
而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前,国际油价开始迅猛上涨,就是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打起小算盘了---------
如果我本币升值的话,而国际油价又都是由美金结算,这样如果我家的日元升值,那岂不是相当于降低了进口石油的成本?
以上这两条,其实才是当年日本肯签订广场协议的真正原因。
所以说句实话,当年的广场协议之所以出台,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被迫”,完全就是美帝和日本各怀鬼胎,然后你情我愿的事情。
其次,说日本后面出现“失去的XX年”,这完全就是广场协议惹得祸,李达康现在认为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要知道广场协议是在85年签订的,而在那之后的很多年,日本的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从他们的汽车到他们的电子产品,继续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把美国货按在地上摩擦吊打。
在真实历史中,日本经济要的92年才达到顶峰,真正的拐点更是要到95到96年间才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一纸广场协议如果真有那么大危害的话,日本经济这7到10年时间的快速增长又是怎么解释?
因此说句实话,后世很多自媒体的话真的不能信啊,大多都是人云亦云,并且肤浅得很。
就拿这个广场协议来说,要知道签订广场协议的可不是只有日本一个国家,还有当年的西德,当年老美同样要求西德的马克升值。
那为什么只有日本才有失去的XX年,没人说德国也失去了XX年?
其实从这两国家的对比就能看出,罪魁祸首并非是那纸协议,而是在签订了那份协议之后,两个国家不同的应对方式。
后来日本经济为什么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如果用复杂经济学来分析的话,根子其实是出在日本准备挤掉自己房地产泡沫的时候。
对,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那个叫安倍晋太郎的老安倍。
这个家伙当年为了当上首相,在捞取政治资本的时候,他就瞄上了日本的房地产业。
日本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正增长之后,这必然带来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是必然规律。
嗯,那个安倍晋太郎倒是知道,房地产行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容易引发阶级固化,然后激起一定的民怨,那么只要对这个行业下手的话,必将在短时间内就累积很高的民望。
于是就这样,为了选票,安倍晋太郎就对房地产这个行业下手了,他一通操作猛如虎,短时间内出台了相当多打压这个行业的产业政策。
并且从短时间内来看,那些政策也其实立竿见影,日本的房地产业迅速降温,老安倍也由此累积了巨大的声望。
然而事情很搞笑,凭借这样的“政绩”,当老安倍开始做他首相美梦的时候,这都还没等到开始选举呢,他就突然嗝屁了,于是他留下来的这份“政治遗产”,后来倒是便宜了他的儿子小安倍。
然而老安倍当年那通猛如虎的操作,其实直接伤害的日本经济的根基,导致他们直到李达康穿越的时候,其实都没有真正缓过劲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