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阳对于李晓伟的安排算是彻底服气了。
如果李晓伟这次活干的漂亮,他这个项目负责人脸上也有光啊。
于是一脸兴奋的回去忙活其他事情了,算是把工地彻底的交给了李晓伟。
李晓伟也没辜负他的期望。没用上7天,房子的墙已经全部砌好。
就等着强度上来之后就开始上梁了。
期间,李晓伟也去了水利站跟温站长谈好了价格。
李晓伟算是包工包料,站里给他300块钱一个磨坊的总价。
他算了一下,一个小磨坊大概也就是2千块砖的样子。剩下水泥跟人工成本算50块。
真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他那算把自己的固定资产变现了。于是也没还价。
但是嘴里可是把价格跟对方算的明明白白,说是为了报恩。所以直接答应了。
温站长也挺乐呵,毕竟他也找人算过,知道自己给的价格只能说不赔钱。
如果不是李晓伟自己有拖拉机。光雇车来回折腾,没准还真赚不到什么钱。
可能是感觉李晓伟说的很实在,心里残存点愧疚吧。
说以后有什么活还找他。
李晓伟得了这个承诺也算是没白忙活吧。
拿着8张介绍信,李晓伟开着拖拉机直接回到村里。
把四个哥哥叫到一起,跟他们说了自己的计划,准备让每个哥哥负责两个磨坊的建设。
毕竟当初他可是把放线什么的技法都教给他们了。
一个小房子自己没事的时候去看看出不了什么问题。
自家兄弟的活计找到他们,他们当然没意见了。
于是李晓伟拉着他们去县里买了4台自行车,算是自己运输材料期间,哥哥们往返的交通工具了。
四个哥哥也没让他失望。
没用上4天时间,他们就跟各村的村长把磨坊的位置选好。
李晓伟又抽空把家里的材料都挨个运到了地方。
就等着县里的房子完工后把工人都安排下去了。
这天,李晓伟把所有材料都送完,回到县里,想去工地去看一眼。
刚走到胡同,就看到一群人围在现场的大门口指指点点。
他以为出了什么事儿了。赶紧跑了过去。
就听到人群中一个人在说:“这活干的可真快啊。20天啊。瓦都盖完了。
你看那墙面灰缝抹缝整的。
打远一看,就是一条线。这活干的多细致,
你再看那瓦摆的。横竖都是一条线啊。县里谁家房顶给你弄这样。
县建筑队啥时候有这手艺了?”
“二强那天打听了,是一帮村民干的活。不是县建筑队。”
“咋地二强他对象家答应了?”
听到这里,李晓伟才反应过来,这群看热闹的是看自己的房子盖的又快又好。
提前来打听了。
于是也没那个心思听别人家的事儿了。
走上前去招呼了一声:“各位,让一让。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要进去。”
站在门口的几人一听身后的动静都回过头看了过来。
“呦~~正主来了啊。”
“几位这是有什么事儿?”
李晓伟听其中一个人喊正主来了,假装问了一句。
“哥们贵姓?”
对方听李晓伟接话,主动问了一嘴。
“我姓李,李晓伟。您怎么称呼?”
“嗨~~别那么客气,我叫孙连喜。胡同最里面那家的。
我边上这几位也都是来你这里看房子的。”
对方自我介绍了一下。
“哦?孙大哥,我可先说好。这房子是我替县里建的,不是我的房子。”
他得先把话套出来。不能说自己偷听人家说话吧。
“我们知道,这是老赵家的房子,我们认识多少年了。我们是来打听你建这个房子要多少钱的。”
孙连喜解释了一句。
“哦。我们跟县里有合同的,不方便说具体价钱,但是我可以跟你说一下大概的价格组成。”
“行,行,我们就是想打听打听,等自己盖房子的时候好有个数。”
“兄弟也不瞒您。这个房子大概60个平方。用砖大概11000块砖,水泥用了大概2吨多。剩下瓦跟后期屋里搭炕跟门窗也都是市场价。全算下来2000块钱左右吧。沙子是在河边挖的,就是个运费。”
李晓伟故意把主要材料的用量报了出来。毕竟这个价格很透明,而且是用量最大的。
其他的瓦片啥的人家看着房顶一数也就能懂。
对方听了他的话,都低着头暗自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
“这个价还挺公道。”
也不知道算没算明白,孙连喜直接回了一句。
李晓伟心里暗笑。你一个不懂建筑的跟我算账还算的过来?
“那可不,咱这不是帮助五保户盖房子嘛,政府出钱咱们也不好挣多少。
够个吃喝,在农闲的时候给家里挣点酱油钱。要不然这2000块钱盖个红砖房可是不够。
没个2200块钱别想弄下来。20多人人吃马嚼的那都是钱。”
“兄弟,你这可不实在了,我们看了半天就6个人在干活啊。哪有那么多人。”
边上一个人听了李晓伟的话马上挑出他话里的不实。
“这个大哥,县里可是一下子给三家盖房子,我还有10多个人在另外两个房子干着呢。”
李晓伟赶紧梗着脖子解释了一句。
那样子好像被人冤枉努力解释一样。
“老王,你别误会小兄弟。人家能告诉你实在价就是个实在人。哪能说那话。”
孙连喜看李晓伟的样子赶紧拦了边上那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