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酷爱打猎,但是在打猎之后既不洗澡也不会撒点香水去遮盖身上的体味。
他身边的人说他闻起来就像一块腐肉,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初次见到他的时候,竟然被他满身的恶臭熏得晕倒在地上。
他虽然是大贵族,但很少穿华丽的礼服,习惯穿日晒雨淋褪了色的旧外套和又脏又破的紧身短上衣。
即使当了国王之后,他仍然穿着这种衣服走进众朝臣候见他的大厅。
他吃饭喜欢邀请别人陪着聊天,但从不遵守礼仪,狼吞虎咽大餐一番,并且吃得满桌狼藉。
由于亨利信仰胡格诺派,因此在政治上颇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打压,不能进入宫廷,只能在自己的领地上待着。
这一切都跟电影中那个憋在城堡里的野兽王子颇为相似。
男主的原型找到了,女主呢?
首先可以肯定,历史上亨利四世的王后绝对不是女主角贝儿的历史原型。
贝儿是中产阶级平民的女儿,没有贵族出身。
亨利四世前后有两个妻子,首任妻子为瓦卢瓦的玛格丽特,具有王室血统,是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玛戈王后”。
她和亨利的这场皇家婚礼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表面上是一场寻求和平的喜事,实际是王太后利用亲生女儿设置的嗜血诱饵,目的是为了屠杀大批来参加婚礼的胡格诺派教徒。
婚礼之后的第六天,也就是1572年8月24日凌晨,天主教堂钟声突然响彻巴黎。
伴随着钟声掀起了针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血腥屠杀,尸体被抛进塞纳河,甚至一度堵塞了河道,河水被染成鲜红。
由于河里的鱼吃了大量死人肉,很长时间内,法国人不敢在塞纳河捕鱼。
亨利宣称自己改宗天主教,受到了查理九世的庇护被软禁起来而幸免遇难。
亨利虽然逃脱一死,但是王太后并不打算放过他,她后来企图毒死自己的女婿亨利,却阴错阳差,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查理九世。
至于玛戈王后,她的美貌闻名天下,这点倒是跟贝儿一样,但是她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的淫乱。
她不仅情夫众多,而且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而是跟自己的兄弟保持着乱伦关系,这与贝儿的形象相去甚远。
亨利四世的第二任王后是玛丽·德·美第奇,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一样来自意大利著名豪门美第奇家族,她在亨利四世1610年遇刺身亡后成为法国摄政,倒是有点贝儿坚毅果敢的意思,但是其他事迹完全没有相关之处。
再看迪士尼电影版本中的女主角贝儿,她和身为画家、机械师、发明家的父亲小时候居住在巴黎,如今在法国一个小村庄隐居。
她爱好读书,思想活跃,渴望自由独立,喜好冒险,和周围思想保守的村民格格不入。
毫无疑问,她显然是一个新教女性。
在法国,新教又叫胡格诺派。
1559年,也就是亨利二世意外身亡的那一年,法国各地新教人士为了应对天主教当局对他们进行的迫害,在巴黎秘密举行会议,胡格诺派正式成型。
三年后,法国宗教战争正式爆发,此后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十多年,一直到1598年纳瓦拉的亨利加冕为国王亨利四世,才算告一段落。
但法国的宗教纷争并未到此停止,仍然在时断时续展开。
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针对胡格诺派的迫害又大规模兴起,一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宗教战争才算最终结束。
如果野兽王子的原型是亨利四世的话,那么可以构造出这样的故事逻辑:
政治上受到贬抑的亨利在出身平民且信仰新教的妻子的影响下,皈依了胡格诺派,并成为胡格诺派的领袖,从此带领胡格诺派与天主教进行斗争。
在法国历史上并没有贝儿这样的人物,但在法国的邻居英格兰,这个人物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英格兰历史上首位出身平民,推动英格兰新教改革进程的王后——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
她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王——贤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
安妮·博林正如电影中的贝儿一样,不仅非常美貌,而且聪明好学、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勇敢坚定。
而且她跟贝儿一样,虽然身边有众多追求者却不为所动。
虽然她是按照父亲的指示接近亨利八世,但是她同时怀着坚定的新教信仰,以殉道圣女为榜样,立志将英国变为新教国家,解救妇女于水深火热,正可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了这个理想,她明明对亨利八世没什么感情,并且明知道他喜怒无常,动辄有杀身之祸,也要全心投入与亨利八世危险的感情游戏,编织感情的罗网让亨利八世深陷其中。
在那个年代,国王跟平民女子上上船玩玩很常见,收做情妇养着也是有可能,但是将其扶为正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安妮·博林的作风,处处遭到保守的英国民众的非议,她以一介平民身份荣登王后宝座,并且让亨利八世休掉首任王后——出身为西班牙公主的凯瑟琳。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也和电影中平民身份的贝儿与王子联姻相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