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厄尔海斯印刷厂生产出来的印刷制品在各个大片里都有出现,还有很多奥斯卡最佳影片。
不过再大的光环,也没有照到这个印刷厂,因为它地处伯班克机场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里。
一个大片,除了故事要讲好,演员演技要出众,视觉效果不刺眼之外,很多小细节都是必须要注意的。
为了把观众吸引进导演制造的世界里,许多特殊的道具就不能直接从真实的世界中带进去。
除此之外,一些版权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费问题,也限制了生活物品进入电影。
比如说,没有投资电影的公司商标,是不能出现在任何镜头里的,但是大家每天都要用,怎么办呢?
像丑国家庭早餐吃的燕麦片,如果只拍摄一个空空的硬纸盒,观众肯定会出戏。
所以,就需要印刷厂直接印刷出一批不存在的麦片盒。
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好莱坞道具组成为“造假中心”。
造假要造的好,造的精巧,造的同人逼死官方,才能让道具组和导演满意。
这就要求制造者对于全世界各个生活中物品的细节的观察。这也是厄尔·海思本人开始这行生意的原因。
厄尔·海思还是小年轻的时候,喜欢全世界到处跑。
那个时候世界还不像现在这么联通,有很多人一辈子也不知道隔壁州的车牌是什么样的。
正巧,厄尔本人到处旅游的时候,喜欢画当地的车牌,然后待会国内。
再加上他在好莱坞本身就有一个印刷小作坊,他便开始出版一些小册子,告诉大家全世界的车牌形状。
这样的努力让他瞬间就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电影工作室蜂拥而至,纷纷要求他来现场指导道具的制作。
厄尔觉得这是个生意方向,再加上每天跑来跑去工作量太大,就开始“专门造假”的生涯。
制造精细的印刷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收到电影工作室的剧本,在编剧和道具组长的指导下,确定故事的时代设定,确定每个场景里需要的的物品,再根据需要,决定是买现成的还是从零开始制造。
关键问题是,甲方吧,是电影工作室,剧本从确定到开拍,然后拍摄,期间会改很多很多次,所以也有很多道具,做出来了,却不用。
这要是当代的东西还好办,关键是电影里的时代设定谁说的准呀。
为了营造时代感,当年的印刷品就不能使用现代的数字打印机制造,因为缺乏之前压式印刷机工作时,在纸制品上留下的压痕。
而且因为当年的因素是压“印”上去的,颜色深浅也不如现在印刷机单一,且统一性不高,每一批印刷品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区别和瑕疵。
这些小细节决定了道具组长是否接收这一批道具,也直接决定了电影质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厄尔·海思工厂里,即便到了100年后还保留着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油墨印刷机,还要保留一定人力去维持这些机器的运转,尽管这些机器几年不开一次。
随着规模发展,厄尔·海思印刷厂,不单单制造一些传统的印刷品,主要业务还有印刷报纸,制造假车牌,假驾照,以及电影里经常出现的FBI呀,国an局呀,特勤局的证件。
这些“敏感”的东西,如果在社会流通,就会出现很多执法问题,所以厄尔·海思印刷厂在拍完电影后,一般都会把这些证件、车牌、通缉令等等东西回收。
有一些带有历史意义的,或厂里的人喜欢的道具,就会留下来。
以至于后来这个印刷厂一方面子经营业务,另一方面也因为好玩的道具太多,成了一个不收钱的电影历史博物馆。
在这里,你能看到《X档案》中的Morley牌香烟,19世纪的海报,印刷厂员工自己写,但署名是著名作家的小说,以及《教父》里经常出现的报纸。
几千个世界各地的车牌,几千个假ID、工作证,还有数不清的通缉令,搜查令,广告单,等等吧。
因为他们的证件造假技术太高超,经常闹出笑话。一次,几十辆车在好莱坞大道上停着,上面全是印刷厂做的假车牌。
因为剧组在休息,就把道路打开放行。
一个新上任的警察看到路边停的车,责任心爆棚,说这么停车不是等着被罚嘛,于是就给第一辆车写了罚单,抄了牌。
再抬头一看,呵,这好家伙,一溜全是违章停车,这个月的指标一天就完成了。
于是乎这个警察把一路的车全写了罚单,抄了一路的假车牌。
还有一次,为了在史蒂夫·麦昆的电影《辛辛那提小子》里拍好赌博的一幕,剧组委托印刷厂制造大量的假钞,并且要求每张都细致入微,因为有很多特写镜头。
造假钞这个事情其实在电影行业很经常,而且监管这事情的是丑国特勤局。
在这个故事里,特勤局在电影拍完后,把他们印刷机里的垫板拿走,签了名,备了案,印刷厂的法律责任就解除了。
但是呢,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人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出自印刷厂的假钞,这事儿就大了。
怎么发现是这个印刷厂的假钞呢?
因为这些钞票号码都一样啊,而且正面的签名不是财政部长的签名,是印刷厂工作人员的鬼画符。
专业人员一看就知道了,不过菜市场卖菜的小哥小妹可能就不清楚,况且印刷质量实在太好,所以就流通了。
特勤局立刻上门拜访印刷厂,要求在他们的监督下,把剩下的假钞销毁。
于是印刷厂上上下下十几号人,在黑衣人的监视中,忙活了一个下午,把厂里能找到的假钞全部集中在后院,然后点燃一个汽油桶,一点点把假钞往里送,还要看着不能有票子飞出来。
面值几百万的假钞灰飞烟灭,最后特勤局还把灰烬装了几麻袋,搬走了。
出了这么多事情,人们可能觉得印刷厂肯定和执法部门结了很多梁子,毕竟那么多麻烦都是很严重的。
不过按照当地执法部门的说法,著名的LAPD,他们在执行卧底任务,或者证人保护的时候,也是需要有板有眼的假ID的。
而且正因为厄尔·海思这边的印刷技术娴熟,这些假ID,在很多紧要关头其实是救了很多执法人员的生命。
这样一比较,上面这些麻烦只要不经常出现,印刷厂和执法部门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个印刷厂的文化里,技术积累,就是厄尔·海思倡导的细节优先的延续。
喜欢大西洋之王请大家收藏:(www.ishusexs.com)大西洋之王爱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