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骑士们可以在王权下效力,那么自然也可以为神权服务。
于是到了11世纪,另一种形式的骑士组织便诞生了,那就是宗教骑士团。
宗教骑士团是在十字军东征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最初只是一群为了保卫疆土而习武的僧侣,后由教皇授权,正式转变为了一种军事修会。
鉴于骑士团的宗教性质,理论上团员们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也就没有了血亲继承一说。
因此骑士团的各级领导都只能由选举产生,普通首领一般被称为“分团长”或“大师”,而整个骑士团的最高领袖则被称为“大团长”或者“宗师”。
历史上最著名的骑士团毫无疑问是“三大骑士团”:他们分别是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以及条顿骑士团。
当然其他的骑士团也很出名,比如圣墓骑士团、红星骑士团、圣地亚哥骑士团、宝剑骑士团等等等等(尤其在西班牙“收复失地”时期,伊比利亚的骑士团简直多如牛毛)。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发表了著名的“克勒芒演说”,他大手一挥,号召所有基督徒“以父之名”,去东方夺取被异教徒占领的土地。
为了更好地鼓动民众,他将东方描述得无比富饶,并且宣称只要是参加东征的人,都可以免去一切罪,并在死后升入天国。
于是亡命徒和那些“次子们”纷纷响应号召,甚至欧洲各国的领主也加入了其中。
教皇向每一个报名东征的人都发放了小十字架(一说小旗帜),于是这群疯子便被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十字军”。
第一次东征的目标是耶路撒冷,也即是耶稣殉难之地,该地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城”,并且还是犹太教第一圣地“哭墙”的所在地。
于是十五万十字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了东方,他们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彻底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还有其他几个伯爵领。
就在同一年,一名法国贵族在耶路撒冷的圣若翰洗者教堂内建立了一所医院,该医院旨在帮助往来朝圣的基督徒。
他们的初心是好的,是准备救苦救难的。
但由于该医院在当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教皇特批免去该医院的“十一税”,并且允许其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以保护基督教朝圣者。
于是作为医院的安保力量,“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便正式成立了——这也成为了所有骑士团的鼻祖。
由于他们是医院的一部分,因此该骑士团便采用了本文导语中的“守卫信仰,援助苦难”作为自己的格言。
而后随着前来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医院骑士团也随之不断壮大,并且最终发展成了耶路撒冷王国的一支主要的军事力量。
此时的医院骑士团已经转变为一支完全独立的武装部队,他们拥有7坐要塞,百余栋建筑。
顺便一提,中世纪的世俗领主是不能向教会资产征税的,只有教皇才可以。
而教皇又偏偏免去了宗教骑士团的“十一税”,即10%的财产税,所以彼时骑士团的壮大也已是必然了。
而后教徒们在伟大的萨拉丁的带领下,在哈丁战役中大败基督教军队,顺利地收回了耶路撒冷的全部领土,此战医院骑士团几乎全军覆没。
之后骑士团的残部全部逃往了塞浦路斯岛,在塞浦路斯沦陷后又迁往了罗德岛。
这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6世纪。
彼时的东地中海已经完全被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奥斯曼海军元帅巴巴罗萨·海雷丁的舰队在地中海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而此时的罗德岛,作为东地中海除去威尼斯商人的克里特岛之外,唯一一个未被征服的基督教据点,却像一枚钉子一样插在了奥斯曼帝国的心脏上。
于是1522年,苏莱曼大帝亲率20万大军围攻只有7000士兵的小岛。
这场本该是兵不血刃的战役,却足足打了半年。
医院骑士团的成员们在此期间上演了史诗般的战斗,数千团员在半年的时间里一共剿灭了5万土耳其部队。
骑士团的成员们以一隅小岛对抗横跨三洲的大帝国,他们堪比温泉关的斯巴达勇士,他们的英勇战斗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守卫信仰”的骑士精神。
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在无奈之下,只得与大团长达成协议:骑士团和平撤出罗德岛,土耳其则答应不伤害任何一名骑士团成员。
之后骑士团受邀来到了地中海东西分界处的马耳他岛,并且就此更名为“马耳他骑士团”(全称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
此时的马耳他骑士团依旧是基督教阵营的桥头堡,他们如同一道屏障,阻隔了入侵。
40年后,奥斯曼帝国卷土重来,4万土耳其大军将马耳他岛团团围住。骑士团依旧拼死抵抗,此役半数团员壮烈战死。
眼看就要失利之时,彼时已经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派援军前来解围,最终马耳他与西班牙军队一起击溃了土耳其人,粉碎了海路向欧洲扩张的野心。
可惜到了18世纪的最后两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最终占领了马耳他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