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了这么多背景知识,真正的目的是要给出这样一个结论:
马上长枪比武演变到最后已经成了一种单纯强调技巧和观赏性的“运动”——严格意义上说它甚至不能叫做“比武”,而仅仅只是“比赛”。
精于此道的选手不等于就是战场上的杀神,而真正以一当十的勇者反而可能在比武场上出尽洋相。
这种变化进一步剥夺了邓克这样草根出身的骑士通过比武大会成名的机会——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必需的训练条件,却也成就了一些有钱有闲、追逐虚荣的“半职业”选手。
尤其是某些御林铁卫,他们参加比赛似乎不必担心输掉战马和盔甲——大概因为他们的装备都算国有资产——所以大可放心大胆地利用每一次陪领导出席大会的机会狂刷经验。
正因为更强调控马使枪的技巧而非更实际的膂力和战技,优秀选手的适龄范围也被大大拓宽了。
巴利斯坦还是个十岁的小屁孩时,就敢穿着别人赞助的盔甲匿名参赛。
而他似乎一辈子都在比武大会上厮混,直到六十岁时还能轻松愉快地把小自己三四十岁的年轻对手打下马来。
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刚刚成年、体格纤细的“百花骑士”洛拉斯可以战胜堪比怪兽的魔山。
而战场上勇不可当的詹姆却常常在马上长枪比武时崴泥露怯,不但每回都让劳勃笑出眼泪,还带累着一向“只把注下在自家人身上”的提利昂输钱。
更邪乎的是,只要经过充分的训练,连女人都能把全副重甲、五大三粗的骑士一击打下马去,这更加说明了这项运动中骑术和技巧是何等重要——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布蕾妮这种女人。
雷加本身的竞技水平固然不俗,但“太子党”们需要借这次大会传播一个“大获全胜、天下归心”的政治语汇,因此王太子的冠军必须得以确保,否则举办这次大会的意义就失却了大半。
但深谙此道的巴利斯坦爵士曾有这么一段名言:
“无论哪个骑士,无论他如何强壮、如何迅捷、如何精准,只要他是人,终归有极限。
他可以赢得一次艰难的比武,也可能输掉一场简单的斗争。
草地中的小小污点,晚餐时吃的脏东西,或许就意味着失败。
而一阵突然的风向改变却会赐予你胜利。”
有鉴于此,雷加的拥趸们不得不采取措施防止某个出身寒微、不识时务的雇佣骑士蹦出来把太子打落马下。
而在技术层面上,马上长枪比武的冠军归属确实也是可以被一众高手所操控的。
如果赫伦堡大会的赛制和岑树滩那次相似,是由五位开场擂主引领五组对决,那么只要几位高手各把持一条战线,清除有威胁的对手后再半真半假地输给雷加也就功德圆满了。
看看为太子做局的这几位吧。
青铜约恩是老琼恩的嫡系,布兰登是太子党的主力,拂晓神剑不但是雷加“一起祈祷”的好基友,还是他最有默契的御用陪练。
两人在几年前的风息堡比武大会上就上演过连续折断一打长枪的好戏码。
当然,亚瑟·戴恩最终还得在第十三个回合里败给太子。
而在决赛中把王子扶上冠军宝座的巴利斯坦,恰恰是四年前在风息堡击败雷加,令他只能屈居亚军的那个人!
巴利斯坦·赛尔弥严格来说并不是一名“太子党”,他认为御林铁卫中的“堕落者参与权力的游戏”,但这也并不妨碍他认定雷加比他服侍过的三位国王加起来还要好。
“雷加,他本应成为王中之王。”
尽管老爵士也时常设想自己当初如果把雷加打落马下是否会让一切有更好的结局,但在当时,“技术性地”放弃个把冠军为众望所归的王子让路也着实算不得什么有失荣誉的行为……
无论如何,雷加不负众望地把赫伦堡大会马上长枪比武的冠军收入囊中。
既然过程都是精心把控的,王子在颁奖仪式上的“出格”表现显然也是经过设计的。
按照瓦里斯的可靠情报,这届大会早已被心照不宣地定位为一场“辞旧迎新,力捧太子”的大会。
虽然伊里斯的意外莅临给大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雷加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在赫伦堡大会诸侯的目的就是要求各方势力在父王和自己之间做出选择,他要向天下昭告新时代的来临,也要向那些忠于父亲的“老派贵族”发出最后的警告!
尽管我们不能说来参加这场奥林匹克的贵族就都是支持雷加反对伊里斯的,但“七大王国”各不相同的参会情况还是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北境方面,瑞卡德本人虽没亲自到场,却派来了包括莱安娜在内的全部子女,甚至连藿兰·黎德这样深居简出、与世隔绝的领主也来了。
对于因信仰差异通常不那么热衷于比武大会的北方人来说,这样的阵容已经很说明问题。
谷地方面,鹰巢城治下各大家族,比如罗伊斯、杭特等悉数到场,老琼恩还把劳勃和奈德两个养子也带来了。
河湾地方面,年轻气盛的梅斯·提利尔公爵亲自挺枪上阵,相信其麾下诸侯也会相当踊跃。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老派贵族”的表现。
西境方面,没有证据表明有任何凯岩城治下的领主到场,为了白袍来此的詹姆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