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现在占领了温州和富宁州。
但是这里的发展空间太小了。
南北都有清军主力。
他知道这里只能作为一个临时的落脚地。
就在郑森思考未来的发展之时。
一个人找到了他。
此人名叫何斌,曾是荷兰人的通事,因与荷兰人发生债务纠纷逃到了思明府,也就是厦门。
这人的性子睚眦必报。他知道荷兰人对追债有多执着,这帮人本来就是放高利贷起家的。
他对延平王鼓吹道:“东番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土抗衡也。”
同时他还献上东番地图,讲解原住民形势,以及水路变化。
何斌强调东番的粮食与军用物资充足,贸易位置理想,又有海峡天险。
每一项都是郑军迫切的需求,使郑森非常心动。
郑森原本也想要攻取东番岛作为自己的大后方,尤其是自己这次掳来了这么多的人口,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地方才能安置。
闽省这里本就多山少地,土地矛盾严重,而且这里既有晋军的势力,又有清军的势力,情况复杂。
郑军的实力对比这两家都稍显弱小。
所以还不如干脆跳出去。
以前他还忌惮荷兰人的实力。
现在听说荷兰人的兵马只有这么点。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必须要下手啊。
于是郑森将郑军的兵马秘密向金门集结。
他准备从那里出发前往东番岛。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郑森总要跟手下商量一下。
这次虽然从江南败退,但是郑军获得了大量的财货人口。
军中的将领也都收获颇丰。
郑军的军心没有历史上那么涣散,形势也没有历史上那样糟糕。
在军议之时,当延平王提出要进攻东番岛之时。
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反对者多是闽省籍将领。
他们希望郑军能够攻略闽省。
到时候可以跟李定国谈判,将整个闽省划给郑军管辖。
曾经到过东番岛的将领吴豪说道:“东番岛的风水不好,容易染病,中土人过去之后多有得热病。”
这意思是指当时的东番岛疟疾比较流行。
前都督黄廷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道:“王爷,东番岛的海港多水浅,咱们的大船进不去啊。”
郑森被气坏了,要说岛上有疫病传播就算了,你说港浅,那荷兰人的大夹板船是怎么开进去的啊。
“王爷,要不末将先率领一支前锋军,前去探路。如果荷兰人真的防守空虚,那么末将自己就能攻下东番,要是岛上的荷兰人防守坚固,那么大军再跟进。”马信站出来说道。
“王爷,马将军所言,老城某国。”新进崭露头角的文官陈永华站出来说道。
这个陈永华是闽省同安人,父亲是一个举人,任县教谕,清军攻来时自杀殉国。
郑森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才二十三岁,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森论政。
陈永华对郑森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森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
这个陈永华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陈近南的原形。
平生不见陈近南,纵为英雄也枉然。
延平王却觉得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攻东番岛必须要速战速决,海上之事,波云诡谲,一日三变,如若海上情况有变,则前线的大军和后方阻断,恐生变故。因此我准备亲自领兵前去,毕其功于一役。”
众将这个时候不敢说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很多人都不愿意郑森离开金夏前往东番。
他可是郑军的主心骨。
在很多人看来东番岛是不毛之地,瘴俐横行。
正在这时,协理中军戎政杨朝栋站出来道:“王爷有大气魄,我等臣子岂可以扭扭捏捏,臣愿意与王爷一同前往东番。”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是骑虎难下。
这个时候不站出来支持延平王,那不就是说自己认怂了吗?
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东番长官为揆一,他驻守在热兰遮城,在东番岛的最南部。
另有地方官猫难实叮驻守普罗民遮城。
自永历十四年前后,随着中土情势动荡,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关注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公司的贸易乃至在东番的地位。
对此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十七人董事会曾决议,即便在太平时期,也须维持1200人以上的士兵保护公司在东番的财产,但事实上并未执行。
永历十四年,何斌逃往厦门面见延平王之后,东番地区便盛传国姓爷即将前来攻打的风声。
1月时,东番商馆发现当地华商陆续将财产转移到大陆,同时前来贸易的华船急遽减少,于是召集华商打听消息,最后判断国姓爷将在3月底出兵。
东番长官揆一紧急备战,要求各地加强侦察与武装,不准华人在普罗民遮城贩卖粮食,所有华人头家仕绅软禁在热兰遮城中以免通敌。
田间未及收割的稻谷一律焚毁,共焚毁8000袋之多,并造成华人伤亡。揆一同时在3月10日向巴达维亚城的总督报告,请求援军。
永历十四年7月16日,巴达维亚总督派遣外号“固执约翰”的司令官范德兰率领12艘船只组成的舰队,载运1453人前往东番。
总督并指示范德兰,若国姓爷未如情报显示的来袭,则为了弥补财务损失,舰队必须攻打澳门。
9月20日,范德兰舰队中的11艘抵达东番。
范德兰并不认为郑森会前来攻打东番,抵台不久便坚持要去攻打澳门,与东番方面官员爆发数次激烈争执。
为此,东番评议会在10月22日决议派遣使者前往厦门会见郑森,一探虚实。
11月下旬,使者带着覆信回到东番,郑森在信中表示善意并否认即将攻台。
但评议会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森攻台的危机并未解除。
实际上,此时郑森正在准备。
而攻击壕境的荷兰舰队,却陷入到了另外一场危机之中。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喜欢我带明末回汉唐请大家收藏:(www.ishusexs.com)我带明末回汉唐爱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